2025年装配式建筑将成青岛“标配”!
国家和省政府高度重视
市城建委深化建筑业改革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装配式建筑发展,国务院、山东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省政府明确提出到2018年年底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12%,到2020年年底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的目标任务。为贯彻国务院、省政府相关要求,青岛市进一步加大装配式建筑推广的力度,在2017年全年完成310万平方米的装配式建筑的基础上,2018年计划开工3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
全省召开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后,市城乡建设委不断深化建筑业改革,如何实现“已有业态的新转变”是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内容之一。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的一场革命,是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装配式建筑可以实现全产业链整合,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保,是建筑产业走上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产业化必由之路,不仅可提升建筑生产效率、减少资源能源浪费,还综合治理建筑工地扬尘、提供高品质的建筑产品、解决建筑业存在的各种质量问题、应对我国即将到来的人力资源紧缺及人工成本持续增加难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不断进行探索和试点
多次获得省和国家认可
我市从2013年开始推广装配式建筑,成立了“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装配式建筑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若干探索和试点,取得了一些进展:
2014年我市被授予“山东省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城市”,2017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全国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名单,共有30座城市入选,青岛市成功入围。其中159个公司入选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青岛新世纪预制构件有限公司成功入围。截止到2017年底,我市共开工建设610万平方米的装配式建筑。
制定规划、出台政策
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建设
结合上级要求,青岛市提出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40%以上,形成一批以优势企业为核心、涵盖全产业链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
2017年全年开工了总建筑面积310万平方米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如海天大酒店改造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9万平方米,由三栋塔楼组成,其中最高的一栋73层,高度369 m,主体部分全部为钢结构。还有上流建设集团综合楼项目,为市区首个装配式公共建筑项目,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采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PC)体系,使用了集团自营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生产的预制构配件,整体装配率预计可达70%。
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建筑产业发展的意见》、《青岛市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提出了我市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目标、措施,给出了具体的扶持奖励政策。如对装配式建筑项目给予3%的建筑面积奖励,可提前预售并提供一站式审批、开辟绿色通道等服务支持;又如装配式建筑项目可免缴建筑废弃物处理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可按有关规定提前返还,对高装配率的项目予以资金奖励等激励政策。
目前,市城乡建设委已将实施装配式建筑的要求写入《建设条件意见书》,并作为土地招拍挂和出让的要件。设立了装配式建筑发展专项资金,对技术先进、建设标准高的装配式建筑予以资金扶持。组织专家编制了《青岛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住宅技术导则》、《青岛市集装箱模块化组合房屋技术导则》、《预应力混凝土方桩构造图集》等14项装配式建筑相关的地方标准、规范和图集。
为嫁接培育产业基础、提升设计开发能力,青岛市不断引进国内知名预制构配件生产企业,促成强强联合,抓好生产能力建设。2017年12月,市城乡建设委发布了《关于认定青岛市第一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的通知》(青建办字〔2017〕106号),青岛新世纪预制构件有限公司、青岛上流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等9家装配式建筑构配件生产企业被评为青岛市第一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其中有装配整体式混凝土(PC)生产企业3家,其余6家为钢结构或轻钢结构生产企业,山东莱钢建设有限公司、青岛鑫光正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还兼营集成式房屋(集装箱房)。
这9家装配式建筑构配件生产企业中有4家为省级基地,青岛新世纪预制构件有限公司为国家级基地,总产能可供10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使用,已完全满足我市装配式建筑市场的需求。另外,还有中建八局工程研究院装配式建筑设计分院、莱钢集成房屋工程研究中心、华润置地、青岛国信等20余家从事装配式建筑开发、设计、施工的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为我市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和专业技术人才的配备。
全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美好置业集团,计划共投资18亿在即墨、胶州建设三处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生产装配整体式混凝土预制构配件。2018年3月,即墨基地已开始建设,预计年底可正式投产。该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增强我市装配式建筑预制构配件供应能力。
多力并举、通力合作
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
2018年,市城乡建设委按照住建部、省住建厅的要求,继续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将装配式建筑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全年计划开工3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12%,培育一批设计、生产、施工全产业链的装配式建筑企业。
(一)加大政策支持。结合节能减排、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污染防治等方面政策,制定出台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财政、规划、土地、行政管理等相关配套政策,对已有的扶持政策进一步细化,出台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大对装配式建筑的支持力度。
(二)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工程总承包是国际通行的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有利于提升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深度,实现设计、采购、施工等各阶段工作的深度融合,提高工程建设水平。下一步,市城乡建设委将积极培育设备制造、模具加工、物流、吊装设备等装配式建筑支撑体系产业链,推行设计、构配件生产、施工一体化的施工总承包制度,建立设计、生产及施工一体化建设模式和适应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快现有的工程承包模式向工程总承包模式转变。
(三)加强队伍建设。大力培养装配式建筑设计、部品生产、施工、管理等相关专业人才,在建设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增加装配式建筑相关内容,深入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鼓励相关高新技术企业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积极合作。
(四)加强宣传引导。通过报刊、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发展建筑节能与装配式建筑有关知识和经济社会效益,提高社会认同度,营造各方共同关注、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良好氛围。